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电力 >> 正文
电力工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作者:佚名 来源:安全管理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6-16 17:08:11

  一、前言

  纵观近些年来电力工程的总体发展状况可知,就在电力工程领域不断取得许多新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电力工程具有点多、面广、战线长、高流动性以及高分散性等特点,这就使得电力工程不易像其他建设工程那样,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固定在一个场所来完成工程所有的预定任务;同时,从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来看,由于在许多工程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材料和工艺,但这些技术和材料以及工艺还未被施工人员彻底掌握,因而在其应用过程中,也给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些阻碍。从诱发电力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角度来分析,尽管引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如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监管制度不落实、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资源配置不到位等等,但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识别不清或对安全隐患的危害程度认识不够,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许多项目管理者和施工人员因此而心存侥幸,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施工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如何对之进行科学和有效的管理,就成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

  二、电力工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意义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已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一是预知生产隐患,二是消除生产隐患,预知安全活动中存在的固有的或潜在的隐患与生产隐患,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手段和行动来消除这些生产隐患给安全本体所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在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可以定义为管理者对工程活动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宏观安全管理和微观安全管理两部分,宏观安全管理是指充分利用法律、经济、文化等宏观手段来保护工程中人财物等安全本体的保护活动,微观安全管理是指安全生产主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现场环境与所具备的条件来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安全管理的本质就是要通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围绕安全管理对象展开相关的管理活动,通过现场调查、预先分析、确定生产隐患、分析根源、制定对策以及具体落实等步骤,确保安全本体处于无生产隐患的正常状态。

  从安全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中可以看出,若要对安全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监督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模式,转变以发动运动式大检查整治安全生产问题的方式,变事故管理为事故预防,超前管理的理念,建立以人为本、以企业为主体、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正确应用安全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深入分析和评价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超前采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和教育等手段,预先消除隐患或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通过实施文明施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而所有这一切都只有在真正认识和掌握安全基本原理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观。因此,有了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将安全管理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人们才能真正改变自身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才能创造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电力工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理论与方法

  1、安全生产隐患

  从字面直译来看,安全生产隐患即为生产隐患的根源,哈默(Willie Hammer)曾把安全生产隐患定义为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根据安全生产隐患的定义,安全生产隐患就是导致事故的起因。它还应具有三个基本要素:(1)存在条件:安全生产隐患的存在条件是指安全生产隐患自身存在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或其它条件,包括储存条件、理化性能、防护条件、操作条件以及管理条件等。这些条件将是安全生产隐患被存放、产生破坏或被防护处理等所需要的基本条件。(2)触发因素:触发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管理因素等,如不正确操作、粗心大意、漫不经心都属于人为因素,不正确管理、不正确的训练、指挥失误、判断决策失误、设计差错、错误组织安排等都属于管理因素,心里畏惧、担心害怕、自觉恐惧等都属于心理因素,手脚不便、嗅觉不灵、视力微弱、思维缺陷等都属于生理因素。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安全生产隐患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安全生产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安全生产隐患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对于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