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公路 >> 正文
浅谈维持交通通行下进行道路大中修改造
作者:宋国良 王…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7-29 23:01:26

  摘要:在维持交通通行的条件下,对道路大中修工程实施中解决施工与通行安全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和确保工程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0 引言

  公路养护行业的大中修改造项目,基本是在已开放交通的道路上进行,存在着工程施工与交通的矛盾、施工程序与规范正确的执行、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保障等问题。在改造中采用了水泥稳定类路面基层。施工规范对水稳层的施工要求全封闭交通,但就现实的路况条件是无法办到的,采用什么样施工方法来确保工程质量更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对象。

  1 水稳稳定基层的材料

  1.1 水泥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水泥标号325#或425#。

  1.2 石料 石料一般通过机械扎制加工,也可采用天然砂砾石。石料强度要求压碎值据公路等级不同而不同其最大粒径基层是37.5mm,底基层时最大粒径是53mm级配应分别满足:

  一般的说碱性石料由于自身结构密度较高,它的压碎值都能满足要求,其值般在18%左右。而酸性石料由于成岩时结构密度不同,压碎值的差异也较大,有条件的地区最好用碱性石料,在我区其石料多用酸性石料。

  2 试验

  按试验规程进行水泥稳定材料的标准试验,其最大干密度在2.18~2.25t/m3之间,最佳含水量6%~8%,水泥剂量3%~4%(碱性石料),4%~5%(酸性石料),强度均可达到3~5KPa/cm2。

  2.1 试验路段 选取的试验路段长度为400~500m机械设备,运输车辆,劳力配置,均与大规模施工相同投入。

  2.1.1 水泥稳定料拌合场控制①集料掺配比按标准试验提供的配比进行控制;②水泥含量控制;③含水量控制。

  3.1.2 试验路段提取数据①利用压路机组配作业方式进行水稳基层压实,其压实方式先轻后重,先慢后快,最后收光。②水稳层的压实度据以往的经验一般压实6遍便可达到要求。当压路机碾压到4遍时进行压实度检测,碾压6遍时又进行压实度检测,据4遍、6遍压实度变化情况看是否有压实度的增加,若无增加时不增加压实密度的最大碾压遍数为控制指标,一般碾压遍数为6~7遍即可;③检测密度时最大密度的含水量平均6.5%;④据高程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压实系数1.26~1.28之间。

  3.2 试验路段检测 设计水泥稳定基层控制弯沉值一般在70mm%左右。经过实测弯沉值评定后一般在30~40mm%,满足设计要求,7天钻心取样检查,取出的芯样完整,表面光滑,粗集料有悬浮感,通过蜡封密度检测,其密度能满足规范要求。

  3 施工工艺

  通过试验路段数据收集整理,推荐大规模施工所采用控制数据为:水泥含量4%;含水量7%;最大干密度按检测和标准试验进行综合考虑推荐;施工机械设备,劳力配置按试验路段组配;运输车辆据实际运距安排,以满足拌合站生产能力所需,稍有3~4辆备用;摊铺系数1.26~1.28;正常情况控制碾压遍数6遍。

  施工程序:放线据设计水稳层厚度25mm×1.26~1.28的摊铺系数进行逐桩标记;水泥稳定料用自卸车运输方式,从拌合场运到施工现场,控制间隔距离卸料,其间隔距离通过计算确定,摊铺采用人工摊铺方式;碾压:小吨位压路机进行一遍稳压,稳压后即时进行局部不平整的地方补料,补料后可进行碾压和大吨位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控制由先轻后重、从慢到快、由低向高的碾压方式;当碾压达到6遍时,进行压实度检测,若现场压实度不足98%(建议最大干密度),及时进行补压1~2遍,且重新检测压实密度;碾压成型后当水稳层表面出现失水时洒少量水进行湿润,切记洒水不能过量,大量的洒水将水稳层表面冲坏而影响平整度,乃至含水量过大而造成水稳层的破坏;开放交通,水稳层碾压成型后放行时应控制车辆车速,避免高速行驶,和紧急制动,一般控制车速不宜大于30Km/h。

  4 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4.1 半幅铺筑 当施工处于上下坡路段铺筑时采用半幅铺筑,应该注意上午铺筑下坡向的右幅,下午铺筑下坡的左幅。由于下坡路段运输车辆的刹车淋水流到刚铺好的水稳层表面时将造成水稳层表面含水量大,在行车作用下易影响平整度,如行车量较大时则大量的刹车淋水浸润水稳层,在行车作用下则造成水稳层细集料碾压成水泥浆被带走从而破坏水稳层。上午铺筑的右幅待下午开放交通时,水稳层已凝固有一定的强度受水的影响较现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