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电力 >> 正文
探讨电缆施工安全与质量运行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论文资源库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8-14 23:36:12
差。在电缆接头制作中,绝缘带绕包不平整或存在气隙,运行中因局部放电,气体发生游离使接头寿命缩短。

  3.1.3 加热不均。在热缩热接头制作中,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随意变更有关尺寸。加热收缩时温度控制不好,加热不均匀,造成绝缘管收缩不均,尤其在必须密封部位,局部加热过度,会便热缩管明显老化、起泡、损伤。

  3.1.4 剥切不细。由于橡塑电缆材料密实、硬度大,有的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粘附紧密而专用工具尚不完善普及,造成剥切困难,易损伤线芯,也难保证绝缘层表面平整光滑。

  3.1.5 组装无序。对应力锥、应力管及应力带的性能和作用不甚了解,安装的位置不对、尺寸不准,雨罩、手套和充填物操作时不按规程进行,甚至安装工序或位置颠倒。

  3.2 导体连接不牢

  因为无论直流或交流耐压试验,只是对电缆线路的绝缘进行测定,而对于电缆接头电阻过大及接头发热严重等缺陷很难发现,所以电缆接头连接质量不佳,是电缆线路难以发现的陷患,对电缆的安全运行威胁很大。导体连接不牢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压接质量和连接质量问题。

  3.2.1 导体压接质量问题

  3.2.1.1 接触面不洁。接管内壁常有杂质、毛刺和氧化层存在,未清除。

  3.2.1.2 接管不到位。压接时接管窜位或线芯安插不到位,仅靠金具壁厚导电。

  3.2.1.3 压接机械强度差。由于橡塑电缆线芯一般为压紧园形线芯,而市场供应的连接金具还是以扇形标准生产。所以管型部分内径较大,如果压接机具吨位不够或选用压模配合不当,就会造成压接效果不好,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机械强度。

  3.2.2 导体连接质量问题

  3.2.2.1 接触面加工不细。对设备接线处或接线端子的接触面,形成的氧化层、污物凹凸不平,尖角毛刺清除不彻底,研磨不平整就连接,都会造成接触不良。

  3.2.2.2 螺栓垫片使用不当。随意使用薄形平垫或用较大规格的垫圈代用;不按力矩要求紧螺母;有的螺栓真径小、长度短,甚至不用平垫、弹簧垫,这样时间不长就会发热,造成连接处严重变形。

  3.2.2.3 端头引线短。由于引线过短,接线时难以搭弓,连接时又强行弯曲或扭转端子方向,使接点受力变形,连接处应力过大,易使刀闸瓷瓶窜位造成刀闸操作不便。

  3.3 密封不严

  3.3.1 清洗不净。主要是密封部位有油污,油纸电缆封铅有杂质,热缩材料密封处有灰尘,清洗时没有选用专用清洗剂,使用不洁汽油或酒精,造成杂质不能彻底清除和滞留在附件内而影响密封性能。

  3.3.2粘接不牢。主要是电缆附件的密封部位与电缆本体的复合界面处的接触面,没有打毛或未露出光亮的金属面,也会因密封材料的性能与电缆热胀冷缩系数相差较大,产生气隙使粘接力减小。

  3.3.3填充不足。主要是油纸电缆的封沿用量过少,交联电缆接头的密封胶使用不当、长底不足、用量不够,达不到密封要求。

  3.3.4 受力破坏。主要是接头在未完全冷却时,扳动电缆或接线时线芯扭力过大,使密封处因过度受力而破坏。

  3.3.5 材料乱用。有人将油纸电缆常用材料和附件,用于橡塑电缆接头;或将橡胶带、密封胶等不耐油的材料用于油纸电缆。由于两种材料的硬度、膨胀系数、粘接特性等性能指标相差较大,或耐油性差,很快老化,都会造成运行后密封性能极不稳定。

  4 电缆耐压试验质量问题

  由于运行单位对电缆的验收规程了解不多,一般均认为直流耐压合格就能投入运行,造成一些施工单位不按高度规程施工,对交接试验的耐压泄漏标准执行不严,更有甚者弄虚作假,编造试验报告,造成原始资料不准,甚至造成一些电缆线路投运时间不长事故接连不断。

  5 改进措施

  为确保施工质量,有关部门应归口管理,对电缆附件生产应制定统一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和通用性。

  加强施工人员的业务技术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了解介质的击穿机理和特点,加强责任心,自觉的强化质量意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搞好质量控制。

  非电气安装专业队伍,不得从事电缆施工安装。未经专门训练,对电缆结构和电缆附件性能不了解,对安装工艺不熟悉的人员不得单独从事电缆接头制作。

  对电缆附件和连接金具的采购,其型号规格必须与电缆本体材质和连接部位(使用环境)配套,质量必须可靠,严防假冒伙劣产品混入。

  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机具及安装工艺,应按规定检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