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电力 >> 正文
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管理
作者:董丽丽 来源:期刊之家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6-16 18:15:09

  摘要:近年来,舟山电网建设攻坚克难,实现220千伏电网网架的历史性跨越,建设投资屡创新高。为合理使用国家投资,杜绝腐败及浪费现象,电力企业必须注重项目投资控制及管理。

  一、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性

  投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业务,投资决策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否进行有效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控制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项内容进行的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行为的总称。具体到电力建设项目中,投资控制管理的总体要求是要了解电网规划,分解任务,掌握前期,跟踪项目,联系现场,沟通情况,编制建议,执行计划,综合平衡,才能在建设中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有效地、系统地、合理地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管理工作。具体说来,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跟踪资金流向,核算实际成本信息,对比成本目标、各定额标准和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分析重大偏差产生的原因,并予以纠正。

  二、投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多年来在电力建设项目中积累的经验,从项目竞标、建造和项目成本费用的组成,剖析项目成本的漏洞形成原因。投资控制的漏洞主要有主观黑洞和客观黑洞两类,这两类黑洞的结果都是项目的亏损,即成本的提高。因此,二者都是投资控制中要注意的。

  1、 客观黑洞。客观黑洞是指不受项目管理自身控制,而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黑洞。它包括投标降价黑洞,地质变化黑洞,施工技术投入黑洞,企业创优黑洞等。

  (1)投标降价黑洞即在竞标过程中企业为了中标,以相对低的不合理的报价作为竞争的优势,来获取中标。这种做法往往在编制标书时,压低临时工程的数量或降低临时工程的支出,但在实际施工中,这一部分费用是无法避免的,无疑是将施工方推入亏损的境地,因此是不可取的。

  (2)地质变化黑洞顾名思义是由地质变化所引起的成本增加。电力项目施工通常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不同的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同的造价,若对地质构造勘测错误或在施工过程中地质构造发生变化,则原计划的造价会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亏损。

  (3)施工技术投入黑洞是在更新技术方面的投资,当实际施工难度大于估计施工难度时,需采用更先进更复杂的技术,引进新技术就必然增加成本,因此产生了施工技术投入黑洞。

  (4)其它还有企业创优黑洞即企业为维护形象,盲目缩短工期,提高技术难度等增加的成本支出;施工组织设计黑洞即材料市场价格、人员、设备等方面出现投标时计划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造成的成本增加。

  2、主观黑洞。主观黑洞是指完全由于管理者控制不力而增加成本的现象,其主要包括成本控制总目标黑洞,材料管理制度黑洞,分包工程黑洞,合同管理黑洞,工程质量黑洞,安全事故黑洞等。

  (1)成本控制总目标黑洞是指工程管理者施工前没有认真规划设计,提出合理的工程造价,或者提出后没有严格按计划执行,造成实际投资严重偏离计划成本。

  (2)材料管理制度黑洞是指对材料的管理不严格,出现不按计划购买,超过用量购买,高价购买等现象,购买后没有按规定管理出现材料报废,浪费甚至丢失的现象。

  (3)分包工程黑洞是指对劳务分包队伍没有落实责任制輥輯訛,没有严格审查财务支出,造成重复支出而没有工程进度,甚至最后分包队伍一走了之的境况,给招标方带来巨大亏损。

  (4)其它还有合同管理黑洞即缺乏法律意识,对所签合同没有认真分析盲目混乱的签合同造成的经济损失;工程质量黑洞即工程质量不合格以至于返工而产生的重复支出;安全事故黑洞指出现安全事故之后的停工整顿,检查,赔偿等善后工作的支出;项目管理费黑洞即管理人员擅自挥霍资金所产生的开支。

  三、电力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的主要做法

  项目从前期到建设一直到投产都存在着投资管理黑洞的可能,为此,我们要全过程的做好投资控制管理。

  1、决策、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出项目的构想和意向,并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确定项目是否成立。本阶段的工作通常分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两个步骤。在设计阶段中进行投资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价值工程。价值工程是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重点,主要应用在设计阶段,方法是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设计中选择价值最高的方案,尽管这个方案不一定是最省钱的,但一定是最经济的,因而它是目前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最好的办法。但是,目前现行的投资控制体制的局限性,使价值工程难以推广,但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